填报高考志愿不仅要了解控制分数线、院校投档线、院校录取线这几个概念,而且要明辨这三个分数线之间的关系。
1.控制分数线。控制分数线是省级招办为了既能保证各批次招生计划的完成,又能保证各批次录取质量,按照有利于院校选拔人才、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尽量减少高分落榜生的原则为各录取批次确定的一个最低高考分数。这个控制分数线要保证各批次上线人数略多于该批次招生计划数。它是衡量考生有无资格参与各批次录取的基本尺度,是高考录取的“生死线”。只有高考特征成绩达到或超过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被该批次的院校挑选,否则,就与该录取批次的院校无缘了。
2.院校投档线。院校投档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此比例应在100%-120%之间),在对第一志愿(或平行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投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线,但请注意,此线并非院校人为划定,而是由全省填报该校的考生数量决定的。
院校投档线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区分。
按志愿顺序可区分为:一志愿投档线、二志愿投档线……等;
按投档轮次可区分为:平行志愿投档线(基本志愿投档线)、征集志愿投档线;
按投档比例可区分为:100%投档线、120%投档线……等;
按分析目的可区分为:实际投档线、分析用投档线(如75%投档线)……等;
3.院校录取线。即院校实际录取的最后那名考生的分数。
现以“某省当年一本控制分数线530分,全省一本上线考生30000人,A院校被安排在第一批本科招生,招生计划100人,院校调档比例120%”为例,就三者之间的关系辨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