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院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设有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三个本科专业。拥有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点,下设西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敦煌舞研究和舞蹈学基础理论研究三个方向;拥有舞蹈艺术硕士(MFA)生点,设立舞蹈表演(民族民间舞、敦煌舞)和舞蹈编导(中国舞、现代舞)两个方向。舞蹈学院现设有8个教研室:基训教研室、民间舞教研室、敦煌舞教研室、基础理论教研室、钢琴教研室、中专部教研室、艺术实践教研室、舞蹈编导教研室。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人。聘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协名誉主席、中国舞蹈表演艺术家白淑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的国家一级演员邱辉同志、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苏自红教授、姜铁红副教授、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博士、杨勇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杨向东教授等知名专家为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坚持教学和实践并重,致力于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开发和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资源和著名的敦煌艺术宝库资源,在西北民族民间舞和敦煌舞抢救、挖掘、整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学院教师发表和出版了一批论文、教材、专著,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和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交流。
学院多次作为国家民委直属院校代表赴欧洲、非洲等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等国际交流活动和文化援助活动;学院为每年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公祭活动指定演出单位;连续几年受邀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舞蹈系进行专业互访、参加澳大利亚国庆节交流演出等多项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交流。承担国家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
咨询电话: 0931-2977735 2938143
舞蹈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舞剧)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全国和尤其是民族地区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及文化艺术(管理)中心、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单位输送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专业基础。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较高的表演艺术和基本理论,有较强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掌握分析舞蹈作品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舞蹈评论基础。
主要课程:规定专业方向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舞蹈,编舞技法,综合剧目与舞台实习、教学法、动作分析与编舞、教学组合、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舞蹈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系统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和舞蹈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掌握和研究舞蹈作品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舞蹈理论研究能力,具备舞蹈教育专业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培养具备舞蹈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舞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舞蹈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舞蹈史、中外民间舞蹈理论、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舞蹈教育人才。
主要课程:舞蹈概论、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欧美芭蕾舞史、欧美现代舞史、中外传统舞蹈文化、舞蹈鉴赏与批评、舞蹈教育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训练学、舞蹈教学法、舞蹈基础训练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舞蹈编导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事中国民族舞蹈、舞剧编导专业,具备舞蹈编创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的高级人才,为全国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文艺单位、文化馆站、中、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职业学校、出版、广播影视部门输送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及舞剧创作、舞蹈编导教学与理论研究、教学、研究、编辑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同时还可以在各企事业单位进行舞蹈表演、教学及编导工作。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较高的表演艺术和基本理论,有较强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掌握分析舞蹈作品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舞蹈评论基础,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主要课程:编舞理论与技法,舞蹈编导常识,单、双、三人舞编导,群舞编导,舞剧编导艺术,导演与排练,选材结构理论课,曲式分析,舞美与灯光设计,美学基础,音乐常识,中外舞蹈史、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舞蹈名作赏析、舞蹈艺术概论、舞蹈评论与写作、舞蹈基础训练、技术技巧、民族民间舞、剧目课等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